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跨境电子商务脱胎于“小额外贸”,主要是交易双方通过互联网达成交易,再通过PayPal等第三方支付方式进行支付。由于买家多为个人,交易产品量小、交易金额小,在当时主要通过DHL、联邦快递等快递方式完成运送,形成了一个区别于传统贸易流程的进出口交易方式。
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因素
跨境电商中不同的贸易方式,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的差异,按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的大额交易,目前尚未完全实现贸易的无纸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贸易的便利化及电子商务在贸易中的应用。从小额碎片化的贸易来看,除受到未实现的贸易无纸化影响外,在产品、物流、通关等方面也存在一些行业性的难题,这些成为制约跨境电商发展的重要因素。
跨境电商的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可以表述为:在两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非在任何产品上都是相等的。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衡取其轻”),双方均可节省劳动力,获得专业化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好处。
跨境电商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是用比较制度分析方法研究经济组织制度的理论。它是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哈里•科斯(R•H•Coase)1937年在其重要论文“论企业的性质”中提出来的。它的基本思路是:围绕交易费用节约这一中心,把交易作为分析单位,找出区分不同交易的特征因素,然后分析什么样的交易应该用什么样的体制组织来协调。
跨境电商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SocialExchangeTheory)是一种以人类学、经济学、心理学、冲突社会学为理论源泉发展起来的社会学理论。从跨境电商视角,社会交换理论主要分析基于双方相互信任、协作、承诺及合作关系,探求企业与外部组织建立密切关系的成因,以使企业的经济目标得以更好地实现。
跨境电商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是契约理论最重要的发展之一。它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些经济学家深入研究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和激励问题发展起来的。
跨境电商网络外部性理论
“网络效应”也就是经济学家所说的“网络外部性”,是根据以色列经济学家奥兹•夏伊(Oz Shy)在《网络产业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Network Industries)中提出的定义,“当一种产品对用户的价值随着采用相同的产品或可兼容产品的用户增加而增大时,就出现了网络外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