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刚入驻eMAG的卖家来说,摸清平台规则、避开潜在风险是运营的首要任务。不少新手因不了解“eMAG有哪些坑”,在运营中走了弯路,甚至导致账号受损。结合资深卖家的经验,以下几类常见“坑”需重点警惕。
产品被锁定是eMAG运营中最易踩的坑之一。部分卖家抱着侥幸心理,试图通过极端手段获取流量,比如参加活动时大幅降价,结果直接触发平台风控,链接被锁定。平台对此类行为的判定严格,可能认为卖家更换了低质量供应商,甚至存在“卖A发B”的欺诈嫌疑。这提醒卖家:eMAG的规则并非形式,店铺等级和运营规范直接影响账号安全,钻空子的行为轻则导致链接失效,重则面临账号封禁,得不偿失。
抄袭产品看似能快速起量,实则是长期运营的“隐形坑”。有些卖家认为低价抄袭热门产品能赚快钱,但忽略了eMAG对产品原创性和质量的重视。抄袭不仅可能引发原厂家投诉,平台一旦发现也会从严处理;更重要的是,抄袭产品的评价、退货率往往较差,直接拉低店铺权重,导致排名下滑、单量锐减。eMAG的算法更新快,依赖抄袭走不远,最终只会因口碑崩塌被市场淘汰。
被跟卖是eMAG运营中让很多卖家头疼的问题,但若只纠结表面现象,就会掉入“策略缺失”的坑。不少卖家因被跟卖而运营受阻,根源在于产品线布局混乱、不熟悉平台规则,且缺乏品牌化意识。
跟卖本身是平台允许的竞争行为,但若卖家没有差异化的产品定位、价格策略和品牌壁垒,很容易被同质化产品挤压生存空间。解决被跟卖的核心,是提前做好产品规划,通过品牌化运营建立竞争优势,而非单纯对抗跟卖行为。
遭遇恶意攻击(如恶意差评、低Cod率、小额订单骚扰)是另一大运营坑。虽然eMAG已加大力度整治此类行为,不少恶意攻击者被封号,但卖家仍需做好应对。
遇到这类问题时,切勿陷入“被害心理”,应及时联系客户经理说明情况,准备好订单记录、沟通凭证等资料配合平台调查。
更重要的是,提前通过优质服务积累好评、稳定订单质量,从根本上降低恶意攻击的影响——高口碑店铺往往更易获得平台信任,也能减少恶意行为的破坏。
仓库丢货是eMAG自动化管理下的细节坑。eMAG仓库自动化程度高,若卖家将多个SKU混入一箱且数量较少,容易因分拣失误导致丢货。建议尽量做到“一箱一SKU”,若必须混装,可通过不同颜色包装袋区分SKU,方便仓库人员识别。库存准确率直接影响订单履约率,忽视细节可能导致发货延误、买家投诉,间接影响店铺绩效。
另外如果说到选择跨境电商收款的渠道,连连国际就很方便了,全程线上操作,无需任何费用,最快几分钟即可开通账户。平台与国际知名银行合作,提供130+币种收款账户和海外本地账户,无论是美国ACH、欧洲SEPA还是东南亚本地转账,都能一键配置。连连国际支持emag平台收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