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卖行为是亚马逊平台特有的竞争机制,既为新手卖家提供了快速入场的机会,也带来了品牌侵权、价格战等风险。对于自有品牌卖家而言,跟卖者可能直接侵蚀利润空间,甚至损害品牌声誉。本文将从品牌保护、平台政策利用、技术手段干预三个维度,系统梳理七大防跟卖策略,帮助新手卖家构建主动防御体系。

亚马逊新手卖家防跟卖全攻略

一、官方渠道:品牌备案与政策工具

(一)R标+品牌备案:合规投诉的基础

完成R标注册并通过亚马逊品牌备案后,卖家可获得官方投诉入口。当发现跟卖时,可通过“举报违规行为”工具提交侵权证据(如商标注册证、产品实拍图等),要求平台下架跟卖链接。

关键点:需确保品牌备案类目与销售类目一致,且定期更新品牌授权信息以维持备案有效性。

(二)Transparency透明计划:技术防伪屏障

加入透明计划后,品牌方需为每个产品生成唯一二维码并贴标。跟卖者若未获得授权二维码,其FBA库存将无法入库,自发货订单也会因缺乏溯源信息被平台拦截。

优势:从物流环节阻断跟卖,尤其适合高客单价或易仿冒品类。

(三)Brand Gating:大品牌专属护城河

通过Brand Gating审核后,卖家销售指定品牌需提供制造商发票、品牌授权书及额外品牌费。此政策主要针对头部品牌,但新手卖家可通过代理授权方式间接获得保护。

注意:该计划审核严格且成本较高,建议评估投入产出比后再决策。

二、主动出击:运营策略与资源整合

(一)Amazon Exclusives独家计划

该计划为创新产品提供品牌曝光、营销支持等资源,同时要求卖家承诺不在其他平台销售。加入后,亚马逊会主动监控并限制非授权跟卖行为。

适用场景:拥有专利技术或独特设计的新品,需快速建立市场壁垒。

(二)Test Buy+警告信组合拳

委托可靠买家购买跟卖产品,留存订单号与产品差异证据;

发送正式警告信,明确指出侵权行为及投诉后果;

若跟卖者未撤退,提交Test Buy订单作为投诉附件,增强申诉说服力。

操作要点:避免使用威胁性语言,保持专业沟通态度。

三、技术干预:库存与流量控制

(一)买空库存:Pending机制应用

通过多账号批量下单使跟卖者库存显示为0,导致其链接自动下架。此方法需精准计算跟卖者补货周期,且可能触发亚马逊风控检测。

风险提示:过度操作可能导致账号关联或滥用政策处罚。

(二)实时监控工具:24小时防御体系

利用第三方软件(如Helium10、Jungle Scout)设置跟卖提醒,当检测到异常跟卖时自动发送邮件通知。结合自动化工具可实现:

夜间跟卖监控(弥补人工时差);

价格变动追踪(防止跟卖者低价截流);

竞品动态分析(优化自身防跟卖策略)。

亚马逊跟卖问题本质是品牌权益与平台规则的博弈。新手卖家需建立“预防-监控-反击”三级防御机制:前期通过品牌备案与透明计划筑牢防线,中期利用独家计划与政策工具主动出击,后期借助技术手段实现精细化运营。唯有将品牌保护融入全生命周期管理,才能在跟卖竞争中占据主动权。

做外贸的人对钱都比较敏感,而连连国际支持实时追踪与智能管理,资金流转状态全程可查,从平台放款到中间行扣费,每一步都有详细记录。支持创建子账户并设置分级权限,主账户可统一管理多店铺、多团队的收款数据,无论是财务分权还是跨部门协作都能满足。连连国际支持亚马逊平台收款。

(本文内容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连连国际赞同其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