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2024 年《通用产品安全法规》(GPSR)在中东欧市场全面生效,中国卖家正面临欧盟史上最严格的产品信息透明化要求。平台数据显示,仅 2024 年第三季度,因 “制造商信息缺失” 导致商品下架的案例环比激增 150%,暴露出卖家对三大责任主体(制造商、分销商、责任人)法律定义的认知盲区。准确界定三者的权利义务,不仅是规避法律风险的前提,更是确保商品合法上架、持续销售的关键。本文将从欧盟法规底层逻辑出发,结合典型场景,拆解三大角色的核心区别与合规要点,帮助卖家构建责任主体认知的 “坐标系”。
一、制造商:产品合规的源头责任主体
根据 GPSR,制造商指 “制造产品或委托设计制造产品,并以其名称或商标销售的自然人或法人”。这一定义突破了 “实际生产地” 的物理概念,强调 “品牌归属” 的法律属性。例如:
自有品牌卖家:若在中国生产产品并以自身品牌出口至欧盟,即使通过波兰分销商销售,仍需以自身信息填报 “制造商”;
国际品牌代理:销售三星手机时,制造商信息应为韩国总部地址,而非中国代工厂地址(无需标注具体生产地)。
制造商的核心义务包括:确保产品符合欧盟安全标准、提供技术文档、在产品或包装上标注合规信息(如 CE 标志、责任人联系方式)。若卖家未准确填报制造商信息,平台将限制商品销售,甚至触发监管机构调查。
二、分销商:市场流通环节的合规传递者
分销商是 “将产品投放到市场,但非制造商或进口商的主体”,例如波兰本地的批发商、零售商。其法律定位在于:
合规文件承接:需向上游(制造商或进口商)索取产品合规证明(如 CE 证书、安全报告),并向下游(卖家或消费者)提供必要信息;
信息真实性保障:不得篡改产品原有合规信息,若卖家从波兰批发商采购中国产品,批发商需确保中国制造商信息的准确性,否则需承担连带责任。
对于中国卖家而言,若通过波兰分销商采购商品,需注意:分销商并非制造商,但其作为欧盟境内的市场参与者,需配合提供制造商的详细信息(如营业执照、地址)。
三、责任人:全链条合规的最终兜底角色
《数字服务法》(DSA)扩大了 “责任人” 的范畴,除制造商、进口商外,卖家自身或订单履行服务商等均可成为责任人。核心判定原则是:谁承担确保产品符合欧盟法规的义务,谁就是责任人。
主动填报场景:若制造商或分销商未提供信息,卖家可自行填报作为责任人,但需承担全部合规义务(如产品召回、应对监管问询);
法律风险提示:责任人需确保产品在欧盟市场的全链条合规,若因信息虚假导致消费者损害,可能面临最高销售额 4% 的罚款(欧盟统一标准)。
明确责任边界,筑牢合规第一步
在中东欧电商合规体系中,清晰界定制造商、分销商、责任人的角色,是构建合规运营的 “地基”。卖家需牢记:制造商信息填报的核心是 “品牌归属” 而非 “生产地”,分销商是合规信息的传递者,而责任人则是合规义务的最终承担者。下一阶段,我们将结合实操场景,解析特殊情形下的信息填报策略及合规风险防控要点,助力卖家跨越欧盟法规的 “准入门槛”。
连连国际围绕亚马逊、Shopee、美客多、TikTok Shop等平台的跨境卖家的经营需求,构建了包含退税、AI 工具、支付、号码管理等增值服务体系。退税服务聚焦政策红利转化,AI 工具提升运营效率,虚拟信用卡优化全球支付,云号码解决多店铺管理痛点。所有服务均以数字化流程降低操作门槛,结合合规框架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