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贸易的海运环节中,复杂的杂费体系常常让发货人头疼不已。部分货代利用费用不透明的漏洞,肆意增加收费项目或转移费用,导致发货人成本飙升、贸易信任受损。不过,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就能有效规避这些杂费陷阱,实现运输成本的透明化管控。

海运杂费避坑指南

一、提前明确费用清单,签订详细合同

在选择货代时,切不可被表面的低价所迷惑,一定要要求对方提供包含所有可能费用的 “全项目报价单”。仔细查看报价单中是否涵盖了 ORC/THC、BAF、DOC 等基础费用,并在合同中注明 “无其他未列明费用” 条款。对于采用 FOB 条款的贸易,发货人还需要与收货人提前沟通目的港费用的大致范围,双方达成共识,共同防范货代利用信息差进行套利,避免收货人因高额目的港杂费而拒绝提货的情况发生。

二、熟悉贸易术语,厘清费用责任边界

深入理解国际贸易术语是规避海运杂费陷阱的关键。以 CIF 和 FOB 条款为例,CIF 条款下,卖方需要承担运费、保险以及目的港杂费,这种方式便于卖方对货物运输全程进行管控,适合运输高价值货物;而在 FOB 条款中,买方承担目的港杂费,卖方则可以降低起运港的成本支出,更适合大宗低价值货物的运输。在贸易谈判过程中,要根据货物的特性、价值以及贸易双方的实际情况,谨慎选择合适的贸易术语,明确费用责任边界,从源头上避免费用纠纷。

三、选择合规货代,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选择一家合规的货代,是规避海运杂费陷阱的重要保障。优先考虑加入 FIATA(国际货运代理协会)的正规货代企业,这类企业通常会遵守行业收费规范,收费更加透明、合理。与货代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也有诸多好处,长期合作的货代更有可能提供稳定的报价,减少临时增设费用的风险。而且,在遇到费用争议时,由于彼此熟悉业务流程和合作模式,能够更高效地进行协商解决,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海运杂费的复杂性源于国际贸易链条中的信息不对称。只要发货人掌握常见杂费的相关知识,运用提前明确费用清单、熟悉贸易术语、选择合规货代这三招,就能从被动接受费用变为主动管控成本。在全球贸易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做好海运费用的精细化管理,不仅能够节约短期成本,更有助于维护长期稳定的国际贸易合作关系,在跨境物流的浪潮中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

外贸 B2B 业务错综复杂,选择一个好的支付伙伴就很重要了,连连支付的全方位的服务体系涵盖外贸收款、付款与汇兑各个关键环节。支持使用130+币种收付款,0 成本开户与快速到账为企业节省成本、加速资金流转;付款操作简单快捷,线上化流程让进口购付汇轻松搞定。

(本文内容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连连国际赞同其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