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TikTok 开启带货业务,选品的第一步不是盯着商品列表,而是先读懂平台的 “脾气” 与用户的 “偏好”。这个以短视频为核心的社交平台,藏着独特的商业逻辑 —— 只有让商品与平台特性、用户需求同频,才能撬动流量红利。
一、平台特性决定选品基因
TikTok 的用户画像以年轻人为绝对主力,他们对 “新鲜感” 的追逐远超传统电商平台。一款商品能否走红,往往取决于是否具备 “视觉冲击力” 和 “社交传播性”。例如,会发光的潮流配饰、能自动收纳的创意家居,这类商品在 15 秒短视频里能快速展现亮点,极易引发用户转发分享。反之,功能复杂、需要长篇介绍的商品(如大型家电),则很难在短时间内抓住注意力。
不同市场的用户偏好差异显著:东南亚用户对 “平价新奇” 商品敏感度高,10 美元以内的创意小物件(如卡通造型手机支架)销量居高不下;欧美用户更注重 “设计感与实用性平衡”,例如极简风的无线充电器、环保材质的收纳袋,即便价格稍高,仍能凭借品质赢得认可。选品前若不明确目标市场的文化习俗(如中东市场对服饰的特殊要求),很可能陷入 “货不对板” 的困境。
二、市场调研与竞品分析:避开红海,锁定蓝海
趋势捕捉:通过 TikTok 的 “Trending Sounds”“热门话题标签”,观察用户近期讨论的焦点。若发现 “可持续生活” 话题热度飙升,可顺势布局可降解餐具、太阳能充电宝等环保商品;关注 Google Trends 和第三方工具(如 SimilarWeb),追踪品类搜索曲线,避开昙花一现的短期热点(如节日限定款),聚焦长期增长赛道(如智能家居)。
竞品拆解:搜索同类目头部账号,分析其爆款的 “共性与差异”。例如,美妆类账号普遍热销 “平价口红”,但某账号凭借 “温感变色 + 保湿成分” 的差异化卖点脱颖而出。这提示我们:在红海类目(如美妆、服饰)中,需找到细分需求(如敏感肌专用、大码友好);在蓝海类目(如户外露营配件)中,则要抢占 “品类认知先机”。
对 TikTok 卖家而言,选品不是盲目跟风,而是基于平台规则、用户偏好和市场趋势的精准决策。先搞懂 “年轻人在追什么”“不同市场缺什么”,再通过调研锁定需求缺口,才能让后续的选品动作有的放矢。记住:在流量碎片化的 TikTok,“方向错了,努力白费”,而精准的市场洞察,正是避免走弯路的指南针。
另外如果说到选择跨境电商收款的渠道,连连国际就很方便了,全程线上操作,无需任何费用,最快几分钟即可开通账户。平台与国际知名银行合作,提供130+币种收款账户和海外本地账户,无论是美国ACH、欧洲SEPA还是东南亚本地转账,都能一键配置。连连国际支持TikTok平台收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