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马逊的竞争生态中,跟卖作为一种快速切入市场的策略,既能为卖家带来流量与订单,也潜藏着侵权、价格战等风险。本文将从操作流程、权限管理、注意事项及影响分析四个维度,系统梳理亚马逊跟卖的核心要点,助卖家在合规前提下实现高效运营。
一、亚马逊跟卖标准化操作流程
(一)后台跟卖入口定位
登录卖家账户,进入亚马逊卖家后台;
通过以下两种路径进入跟卖页面:
路径一:点击“目录”→“添加商品”;
路径二:点击“库存”→“添加新商品”。
(二)ASIN检索与权限确认
在搜索框输入目标产品的ASIN码(或关键词、标题),精准定位商品;
系统将自动校验跟卖权限:
若商品可跟卖,页面显示“出售您的商品”按钮;
若受品牌保护或限制,则提示“您没有销售此商品的权限”。
(三)信息完善与上架申请
选择产品状况(新品/二手等),填写价格、库存、配送方式等必填项;
点击“申请销售”,提交后等待平台审核(通常数分钟至数小时);
审核通过后,页面显示“报价”标签,即代表跟卖成功。
(四)跟卖终止操作
临时下架:在库存管理中将数量改为“0”,Listing将暂时不可见;
永久删除:点击“删除商品和Listing”,彻底移除跟卖记录。
二、跟卖权限与风险防控
(一)Listing编辑权限管理
跟卖者默认无权修改原Listing的标题、图片、描述等核心信息;
若原卖家开启“品牌备案”或“透明计划”,跟卖申请可能被系统自动拒绝。
(二)品牌侵权规避
跟卖前需核查:
产品是否注册商标(通过美国专利商标局官网查询);
Listing是否包含品牌名称或Logo;
卖家是否加入亚马逊品牌加速器计划。
避免跟卖国际知名品牌(如Nike、Apple等),此类商品投诉率极高。
三、跟卖关键注意事项
(一)供应链稳定性保障
确保货源充足,避免因缺货导致Listing权重下降;
严格质检流程,防止因产品质量问题引发差评或退货。
(二)动态价格监控
使用第三方工具(如Keepa、Jungle Scout)跟踪竞品价格波动;
根据市场供需调整报价,避免陷入恶性价格战。
(三)Listing信息同步更新
每日检查原Listing的变更(如包装升级、配件增减);
及时同步更新自身库存信息,防止发错货导致客户投诉。
四、跟卖策略的双向影响
(一)对跟卖者的利弊
优势:快速获取流量入口,适合新手卖家积累初始评价;
风险:可能遭遇原卖家反击(如修改Listing、投诉侵权),或被迫卷入价格战。
(二)对原卖家的冲击
流量被分流,尤其对非品牌卖家影响显著;
需投入更多资源维护Listing(如定期降价、优化广告)。
为了降低跨境交易风险,企业需要采用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像连连就持有 65+张全球支付牌照,为业务开展奠定合法基础;通过 ISO20000、PCI-DSS 等 7 大国际认证,确保系统达到金融级安全标准。连连国际支持亚马逊平台收款。